2022-05-27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和農業農村部一號文件中,都提出要通過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動水、電、路、氣、房、訊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傾斜,給農民一個清新潔凈的美好家園。而對于現階段的中國農村而言,除了通過增加清潔能源的供給比例外,最根本有效的解決方案還應該立足遍布農村地區的各種生物質資源,就地就近進行資源化利用,解決長期困擾廣大農村居民的用氣和供熱問題。近日,農民日報記者對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站長王久臣,就生物質能發展問題進行了專訪。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會到,包括沼氣和生物天然氣在內的生物質能,在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和為國家能源轉型中,是大有可為的。
生物質能發展之路如何走?
——訪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
站長 王久臣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會上鄭重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今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發展農村生物質能源。《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以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為重點率先突破,增加農村清潔能源供應,推動農村發展生物質能。生物質能具有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等特點,在廣大農村地區具有分布廣、供應穩定的優勢,發展生物質能是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我國減排承諾的重要內容。展望“十四五”,近日,記者采訪了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站長王久臣,介紹如何發展生物質能助力鄉村振興。記者:發展生物質能有怎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答:發展生物質能,有利于提升全國5億多農村人口民生福祉和生活質量,有利于促進種養結合和鄉村生態振興,有利于減少大氣污染和化石能源消耗、促進國家能源安全和低碳綠色發展。
能源革命的核心是由化石能源轉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低碳能源系統。在農村地區大力推廣生物質能源,可抑制不合理的農村能源消費,有效改善農村居民用能結構,減少農村地區由化石能源消耗造成的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對建立適應農村全面小康社會需要的綠色化、清潔化、便利化的安全有效能源供需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據統計,全國農村沼氣年生產能力100多億立方米,秸稈打捆直燃供暖面積1100多萬平方米,秸稈成型燃料年產量1000多萬噸,每年可替代化石能源約2000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876萬噸